埔里的茭白筍的產量是整個台灣的第一名,而跟與我們慢旅行合作的最佳主茭,在品質方面更是埔里排名靠前的,除了幾十年來的經驗之外,對大地友善這件事情上,主人賢哥跟雅惠姐更是多有堅持,希望儘量不用化學藥品的方式,就可以讓茭白筍順利的長大及顧好品質。
但有去過茭白筍田的話,會發現茭白筍上面總是會佈滿不少的福壽螺,這種生物生命力極強,非常不容易殺死他們,但因為賢哥跟雅惠姐的儘量不用藥的堅持,所以發展出在田地裡面放入魚農夫,用自然生態的方式減少害蟲的繼續長大,所以當每年茭白筍的產季末尾的時候,需要把農田做休耕,好讓來年的田地維持健康肥沃,這時候就需要把一年辛苦工作的魚農夫們請上田,也因此這個抓魚的活動每年就這一次!
一開始入場的時候,孩子們知道今天的活動很特殊之外,對於沒有玩過的抓魚活動,也充滿著期待,所以笑的都超級開心的!
這個活動也不止適合孩子,也有大人自己報名來參加的,畢竟這樣的活動每年就這一場,還為了品質只有少少的40人,所以大人也是非常期待。
這個就是田裡面的魚農夫,賢哥怕大家下田找不到他們,所以提前讓大家看看魚農夫的廬山真面目,真的是超級大隻的!
因為等一下的茭白筍田的抓魚活動,體力會用的非常多,所以要先準備等一下上岸的點心,都已經來到了茭白筍的產地,當然點心先來個最新鮮的茭白筍,用最簡單方式:電鍋蒸,不止速度快之外,也最可以吃到茭白筍的甜味。
讓孩子們自己動手,把茭白筍撥殼、簡短,好讓茭白筍比較容易放到電鍋裡面,雖然都是一些簡單的動作,但是像是撥茭白筍殼這種小事情,雅惠姐也教大家一些小訣竅,讓大家可以撥的又省力又好!
DIY的最後一個步驟是最簡單,但是在家裡做的話,也有可能是最會忘記的:加水、開電、按開關!
準備好點心之後,就要準備下田抓魚啦!
原本採茭白筍的活動,應該要穿上青蛙裝,因為那個時候的水比較深,穿著青蛙裝可以比較好活動,上岸清洗也比較簡單一些。
但抓魚活動的時候,茭白筍田要休耕的關係,水位已經沒有那麼高了,所以直接赤腳、戴斗笠就可以下水了,尤其是茭白筍田地其實是泥巴,赤腳走比穿雨鞋其實好活動喔!
接著我們在賢哥的帶領下,前往走路3分鐘的活動場地,走在田埂間看著埔里的山景,這種感覺對看3C設備習慣的孩子們,是一種很棒的感官刺激。
抓魚跟採茭白筍不太一樣,不需要憑著經驗才知道茭白筍有沒有熟,抓魚很單純就是找到魚,然後把他們撈起來。
但講起來簡單,首先要克服下了泥巴地之後,腳與大地的觸感,這第一關就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;再來是魚農夫都體格都不小,且速度非常的快,還要地利的優勢,所以剛下去的時候要找到他們也不是很簡單。
想要在田中間抓到魚,除非經驗比較老到,不然先把魚趕到田地邊邊,讓他逃的角度少一點,捕捉的機率也可以比較大一些。
然後就是大家同心協力的時候啦!因為魚農夫們的個頭很大的關係,所以重量也比較重,所以在活動之前大家都不認識,但是在抓魚的時候會自動的合作,增加捕捉到的機率,免到看到魚農夫們後,再要找到他們捕捉,又是一個耗力的工作。
然後就到了最有成就感的時候:抓到魚展示他!
雖然過程真的是很累,但是看看這個魚農夫的個頭,成功撈到他然後抓起來的時候,相信我這感覺是會上癮的,而且成功一兩次之後,後面動作就會快很多了,小嘎今天第一次參與就抓到了12隻喔!
當然這個活動是非常消耗體力的,而且因為都在泥巴地裡面走跳,整個身上都是泥巴,所以下一站我們就要去歡送一下魚農夫,順便把自己清洗乾淨。
在這個步行大概1分鐘的清水池裡面,舉辦了感謝魚農夫的儀式,順便也用這個養育了,好品質茭白筍的清水,把身上的泥巴跟髒汙給清洗乾淨!
上岸之後,基本上是會濕到滴水的,所以來參與這個活動的話,一定要攜帶一套乾淨的衣服、襪子。
雅惠姐也準備了,埔里在地的果汁,讓大家可以補充一下水份,順便休息一下。
接著要開始準備自己的第二項點心:茭白筍手捲。
因為產地就在身邊,所以用最新鮮的茭白筍,生的直接刨絲,這個簡單的動作,但對幾乎沒有下過廚房的孩子們,也是一個新鮮的體驗。
把刨絲的茭白筍,放在準備好的海苔上,再加上蟹肉棒、自己研磨的花生粉、沙拉醬,就是一個簡單又好吃的料理,尤其剛剛下田耗費太多的體力,來上一卷補充一下,不過千萬不要吃太多喔!因為等一下就要吃,在地總舖師做的辦桌料理啦!
以前村莊辦喜事的時候,沒有像現在到餐廳吃飯那麼方便,都是在四合院裡面,打上桌子、椅子,然後請總舖師帶著食材、刀具、煮飯的器具等等,到現場去料理。
而這個茭白筍田在埔里的珠仔山這邊,就是以前整個南投需要的時候,都會請這邊的總舖師,所以埔里珠仔山這邊,也可以算是總舖師的故鄉喔!
雖然總舖師辦桌的經驗已經非常老道了,但是我還是請總舖師稍微調整了一下菜色,用埔里在的蔬菜為主要的食材,畢竟埔里這邊的氣候與水質都是這樣的得天獨厚,養殖出的蔬菜的品質也是超級棒的!
在埔里這種鄉下地方,辦桌的文化其實還是很盛行,尤其這邊大小的廟非常多,只要有活動或神明生日的時候,都會在廟前辦桌,埔里在地叫:吃福餐,幾乎每個月甚至每禮拜都會有。
但是對居住在都市的我們來說,這樣的文化只有在我們小時候的記憶中有;那種上桌的時候大家幫忙端菜的熱鬧感,街坊鄰居趁這個時間聊聊天,閒話家常一下;知道哪道菜上來後是要第一階段打包、休息;,知道最後結尾是哪一道菜,然後自動自發的開始準備回家,這樣的氛圍跟感覺,真的是很有趣!
這個抓魚活動,一年只會舉辦一次,而且在田裡面抓魚的體驗,也很少可以在其他地方可以玩到。
對孩子來說,赤腳走在大地上的觸感、全身都是泥巴卻看到媽媽笑的很開心、辛苦了半天抓到魚的成就感,是一個很難得的經驗喔!